情感疑问
首页  > 自我觉察 > 人格特质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临床表现及治疗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临床表现及治疗

2019-05-05 23:58 原创作者:人格特质 31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患病率在发达的国家为4.3-9.4%,我国台湾地区为0.3%。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然而这些均属相对的。下面就让黎花说情感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临床表现及治疗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特点

  1、高度攻击性

  反社会品格患者具有高度的激动性和攻击性已众所周知,但是却有一些并无攻击行为。Cleckley(1941)差异病态品格为两类,一类为激动-攻击型,一类为社会退缩型。Buydeus-Branchey等(1989)发现15岁以前有暴力行为的人到成年较之那些15岁以前无此类行为者易于发作暴力。他们将反社会品格分为具有攻击型行为和不具有者两类,前一类具有终生发作身体暴力的倾向。

  2、无羞惭感

  认为此类人无羞惭感,缺少与焦虑相关的自主神经反响(包含皮肤直流电反响)。James等(1983)对反社会品格和非品格障碍者各524人进行焦虑和郁闷的调查,结果发现25%的反社会品格患者存在焦虑和郁闷,其发作率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James等称谓那些伴有焦虑和郁闷的反社会品格为“心绪恶劣性精力病态(dysphoricpsychopathy)”,这类人与不伴焦虑的反社会品格患者比较,体现智力功能困难、存在自杀观念、易于激惹、伴发其他神经症特点,住院时间长,对治疗反响不良。他们认为伴发焦虑和郁闷的精力病态可能代表一种特殊的综合征。Blackburn建议将精力病态分为焦虑和非焦虑两型,前者为继发性品格改变;后者为原发性精力病态,相当于Karpman(1948)的真性精力病态(truepsychopathy)。

  3、行为无计划性

  精力病态患者的行为大多受偶尔动机、情绪激动、或天性希望所唆使,缺少计划性或预谋。Arieti(1967)差异精力病态为单纯型和杂乱型,二型均系自我中心,但单纯型的反社会行为一般缺少预谋,而杂乱型精力病态患者往往在事情发作前有计划,而且可以到达行为的目的。因此单凭计划性有无而断定攻击行为的性质是不适当的。

  二、反社会人格疾病治疗

  由原先的单一医治逐渐转变为归纳医治。尽管长时间心思医治对某些类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有效,其人格特质会改变,但只是用心思医治关于改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症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整合其他医治方法,心思医治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例如Martens以为激动医治不是一种孤立的心思医治方式,假如与其它心思医治、神经反馈或心思药物医治相结合,那么它会更常常取得成功。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医治家们找不到研讨来证明药物医治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有直接的医治作用,现在这种格式被打破了。


  小编热荐

        如何锻炼意志力?来看看这5个小妙招吧

        碎片化时代,如何才能保持专注?

        外表大大咧咧,内心自己难受的星座有哪些?

        态度决定命运

        比知识、才华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

感情出现危机,如何有效“挽回和升温”